湖南“最美医者”
编者按
2025湖南“最美医务工作者”推荐评议结果于8月7日正式公布。本次入选的20位湖南“最美医者”从年龄结构看,45岁以下的9人,占45%,30岁以下的2人,其中1人为“00后”乡村医生,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乡村各层级全覆盖。他们在临床一线、乡村基层或科研前沿默默奉献,用脚步丈量初心,用仁心书写大爱,共同践行“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”的职业誓言。他们就是这个时代“最亮的星”!
胡宇煌:洪水中的生命方舟
工作中的胡宇煌
“只要村民需要,我永远都在”,这是23岁的胡宇煌在资兴市州门司镇刘家村许下的庄严承诺。作为村里唯一的乡村医生,她以稚嫩的肩膀扛起了620位村民的健康重担,更在2024年那场特大洪灾中,用医者仁心筑起生命安全与健康的防线。
展开剩余83%2024年7月,百年不遇的洪水席卷刘家村。面对被冲毁的卫生室和断水断电的困境,胡宇煌骑上摩托车,载着简易药箱穿梭于各个受灾点。她采取“流动医疗”的工作模式,在灾后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救治伤员83人次,完成伤口处理156处,发放应急药品238份,参与卫生防疫等工作。当谢大爷因滑膜炎疼痛难忍时,她徒步一个多小时到镇上取药;当留守儿童意外受伤时,她踏着泥泞陡峭的山路上门完成清创缝合。村民们都说:“有胡医生在,我们就安心。”
灾后重建期间,她探索开展“1+1+1”健康帮扶机制,即:1名医生+1个家庭+1套健康方案,为37户受灾家庭建立健康档案。2025年春季,她坚持42天不间断为独居老人刘日光上门换药,直至其腿部溃烂完全康复。为方便村民就医,她制作发放“便民联系卡”,实现24小时医疗咨询“随时响应”。
“我选择回来,就是要守护乡亲们的健康。”这位年轻的医学生,毕业后回到生养她的山村。从规范用药到健康宣教,从疫苗接种到慢病管理,她用专业和爱心编织起农村医疗防护网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胡宇煌正用青春诠释新时代乡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,让医者仁心的光芒照亮山村的每个角落。
曾赛珍:
守护生命禁区的儿科“拆弹专家”
曾赛珍细心查看患儿情况
作为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,曾赛珍24年坚守儿童重症救治一线,带领团队创下ECMO成功救治心肺复苏2小时患儿等多项纪录。她以精湛医术和温暖仁心,让儿童重症监护室成为“创造奇迹的地方”。
面对2023年那例辗转多家医院的“充气娃娃”,曾赛珍带领团队经过19天ECMO治疗成功挽救生命。从20楼坠落的“高空飞娃”到腺病毒暴发时的重症患儿,她用专业与坚守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。
作为湖南省儿科急危重症救治专家,曾赛珍创新“翻转课堂+实景演练”培训模式,线上教学点击量破百万;带领儿科专家团走遍三湘四水,通过“云课堂”为5000余名基层医生传授急救技术。当女儿住院手术时,这位被孩子称为“远房亲戚”的母亲,正在ECMO旁守护陌生患儿度过春节假期。
曾赛珍带领团队开展的“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及临床流行病学研究”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,并在湖南省率先开展优化的儿童血液净化及ECMO抗凝技术。她参与编撰了《诸福棠实用儿科学》等权威著作,培养的132名儿科“特种兵”如今遍布基层医院。
“我们接住的不仅是生命,更是整个家庭的星辰大海。”曾赛珍用24年的坚守证明,儿童重症监护室不是生命的终点站,而是希望开始的地方。这位永不停歇的“生命守门人”,至今仍保持着每周70小时的工作节奏,践行着“让孩子笑着出ICU”的医者誓言。
陈向东:用专业与仁心守护光明世界
陈向东(右一)正在为患者做眼部检查
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,陈向东教授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。作为湖南省眼科疾病(中医)临床研究中心主任,他年累计完成各类眼科手术3万余台,其中高难度白内障、玻璃体切除等手术占比达65%以上。在学术领域,陈向东教授应用“内界膜翻瓣术”治疗高度近视等难治性黄斑裂孔,使手术成功率提升至92.3%。他主持研发的“丹黄明目汤”等6项中药复方制剂,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眼病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,相关成果获相关科技进步奖10余项。
陈向东教授始终心系基层医疗,带领团队深入湖南省多个贫困县市开展“健康光明行”活动,累计为3682名贫困眼疾患者实施免费手术,复明率达98.6%。已经举办了6期白内障超声乳化培训班,培养基层眼科骨干医师100余名,显著提升了县级医院眼科诊疗水平。
作为学科带头人,陈向东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中央支持地方高校等科研项目18项,发表SCI论文等96篇,主编、参编著作16部。他培养的48名硕士、博士研究生中,12人已成为三甲医院眼科骨干。在临床工作中,他创立的“五心”服务标准(耐心问诊、细心检查、精心治疗、暖心沟通、贴心随访)在省内推广实施。
从手术室到实验室,从三甲医院到偏远山区,陈向东教授用精湛医术和仁爱之心,为万千眼疾患者守护光明,诠释着新时代医者的使命与担当。
谭碧峰:以心护心 永不停搏
谭碧峰授课中
“让每颗心脏都有力跳动”是谭碧峰坚守32年的行医誓言。作为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,他日夜穿梭于导管室、CCU与基层卫生院,用精湛技术与温暖仁心为患者筑起生命防线。
他带领团队创新建立“胸痛救治-高血压防控-心衰管理”三级防治网络,使区域内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40%。其主导研发的急性心梗预警系统,成功将救治时间窗缩短至90分钟以内,这项技术已推广至武陵山片区23家县级医院。
他的救治故事跨越南北——一位辽宁游客在凤凰突发心梗命悬一线,经他守护重获新生,六年后其女毅然报考医学院;一位山区老人辗转200公里求医,他不仅治愈其顽固性心衰,更自费为其建立终身健康档案。
作为怀化市胸痛联盟主席、湖南省心血管病防治专家,谭碧峰足迹遍布13个县市2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,培养3500余名“带不走”的乡村医生。他创新推出“心血管健康移动课堂”,用侗语、苗语录制科普音频,让深山村寨响起“听得懂的健康守护”。
他始终坚信,医者既要治病更要医心。在“技术精准化、诊疗规范化、服务人性化”的行医准则里,谭碧峰用三十二年,将“共产党员”四个字刻进四万患者的生命年轮。
(通讯员:龙利君、何睿)
发布于:北京市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